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。酒曲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,對霉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的,有位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學家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(fā)明相媲美。此發(fā)明使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無數(shù)的名酒佳釀,令無數(shù)英雄為之“折腰”。如此佳釀不能長期保存收藏豈不遺憾?國外的名酒保存百年以上的屢見不鮮,名酒收藏更是綿延不絕,中國的名酒收藏何時能見彩虹?
不得不說的包裝 淺談中國白酒收藏
不得不說的包裝 淺談中國白酒收藏
不得不說的包裝
要想使老酒長期完好地保存下來,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。比如酒精度數(shù)、貯存環(huán)境、溫度、濕度、運輸、包裝等,其中包裝是長期保存的關鍵。
民國以前,中國的酒廠多為私營的作坊式,酒的容器大多為陶制的酒壇,由于產量不大,銷售以散酒為主,大多供應本地市場。成品酒多以陶罐陶瓶為主,也有瓷瓶,玻璃瓶的很少。陶瓶陶罐儲存酒時間長了一定會有滲漏,不易長期保存,加之我國地緣廣闊,交通不便,異地存酒是很困難的。所以,至今保存100年以上或者60年以上的陳年酒絕大多數(shù)是散裝酒,均來自酒廠的酒窖。這些陳年的老酒以極少的比例與新酒調配,就是現(xiàn)在市場上那所謂的年份酒。這些“年份酒”畢竟裝的不是100%的老酒,老酒只是起到芳香劑的作用。
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,國家對酒類產品實行專賣制度,成立了中國專賣事業(yè)總公司,各地建有分公司,統(tǒng)一管理私營、公私合營、國營的各類酒廠的銷售。1953年,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明確規(guī)定:酒精和國家名酒為計劃供應之商品,由總公司掌握,統(tǒng)一分配。
既然要“統(tǒng)一分配”,就需要“統(tǒng)一包裝”。“玻璃瓶”便應運而生。
即使現(xiàn)在,分裝酒類的容器性價比最好的也是玻璃瓶,世界上大多數(shù)名酒至今沿用最廣泛的也是玻璃瓶。瓷瓶也是不錯的選擇,但是成本較高、易碎,而且不透明,不能隨時直接觀察酒液;陶瓶、紫砂陶、木血料等易滲漏;竹筒、皮囊等更不易保存。中國的酒廠在民國期間就有使用玻璃瓶的,也有保存至今比較完好的,但廣泛使用玻璃瓶裝酒是新中國成立后。名酒中可查到的汾酒使用得最早,瀘州老窖也很早就采用了玻璃瓶,茅臺一直沿用當?shù)禺a的上過釉的土陶瓷瓶,1966年以后才使用乳白玻璃瓶至今。
為滿足大眾的需要,國家財政稅收、出口創(chuàng)匯的需要,“統(tǒng)一管理”、“統(tǒng)一生產”、“統(tǒng)一包裝”、“統(tǒng)一分配”出來的新中國酒業(yè),使得中國古老的釀酒技術綻放了光彩,也成就了后來的“八大名酒”、“十七大名酒”,為我們今天的國酒收藏夯實了基礎。
即使采用了玻璃瓶裝酒,解決了瓶體的滲漏問題,但大多數(shù)瓶裝酒依然沒能保存下來。那時的瓶裝酒,經常遇到放在家里沒幾年酒就“不翼而飛”,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口不過關。那時候瓶裝酒的封口主要是軟木塞外封豬尿泡皮或塑料膠帽,或者馬口鐵蓋(就像今天的啤酒蓋),或鐵蓋外包塑料膠帽、螺旋式金屬蓋。
這些封口方式以及封口制作工藝,即使在特意保存的情況下也不能保證瓶裝酒不發(fā)生揮發(fā)、滲漏等現(xiàn)象,也就無法使多數(shù)瓶裝酒長期保存。
也還是有一定數(shù)量的瓶裝酒完好地保存至今,有些甚至“一滴未灑”。馬王堆漢墓歷經2000多年都可以保存完好,何況現(xiàn)代的一瓶酒?灌裝時“碰巧”瓶口和封口咬合得很“準確”,又“碰巧”遇到了適當?shù)谋4姝h(huán)境,一瓶酒被“完美”保存下來是有可能的。但是,與其當年的銷售量以及多年的消耗量相比,加之經過了動蕩的年代,被完整保存下來的老酒幾乎是“百里存一”甚至“千中存一”。所以,白酒收藏,酒滿品好的才有最高的收藏價值。
該收藏什么酒?
從1952年到1989年,國家共組織了5次全國范圍的評酒會,先后評選出了十七種國家名白酒,涵蓋了我們常說的“四大名酒”、“八大名酒”、“十七大名酒”,包括茅臺酒、汾酒、瀘州老窖、五糧液、董酒、西鳳酒等。這些國家名酒歷史悠久,質量穩(wěn)定可靠,當然處在老酒收藏的第一線。此外,一些當年獲二等獎的國家優(yōu)質酒以及“省優(yōu)”、“部優(yōu)”酒、全國各地方的地方名酒,也可以入藏。
從年代上劃分,一般來說,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老酒最具收藏價值。那時期,正值計劃經濟,各酒廠并非以經濟效益為主,甚至在生產上不考慮產量、不管成本,反而成就了好酒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,全國的酒廠紛紛改制,部分酒廠盲目抓產量、講效益的結果是酒質的下降,再加上一段時期,“食用酒精勾兌酒”橫行(傳統(tǒng)釀酒耗糧巨大,成本很高),有的傳統(tǒng)名酒廠也跟風而上,產品質量自然令人堪憂。